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題:北京:“古都之脊”綻新彩 老城發(fā)展添活力
新華社記者羅鑫
市民舞彩綢、踢毽子進行休閑健身,書店員工在樹蔭下擺書攤,游客徜徉而行……8月,一個晴朗的周末上午,干凈、開闊的北京鐘鼓樓廣場充滿生機與活力。
位于北京中軸線上的鐘鼓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這里有歷史底蘊,也有生活氣息,非?帷!蔽靼嘌烙慰桶蜖柕暇S亞說。
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不斷完善。它全長7.8公里,縱貫北京老城南北,是統(tǒng)領整個老城規(guī)劃格局的建筑與遺址的組合體,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傳統(tǒng)都城中軸線建筑群,被譽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脊梁。
隨著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除了故宮、天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等熱門打卡地,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構成要素中,以往相對小眾的鐘鼓樓、先農壇等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北京圍繞中軸線構建文旅新場景,推出多條主題游徑和文化探訪線路,不斷豐富騎行、漫步等產品,滿足中外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需求,游客數(shù)量呈現(xiàn)出快速增長趨勢。
在鼓樓,薩爾瓦多游客克勞迪亞觀看擊鼓表演、體驗數(shù)字撞鐘,回顧北京鐘鼓樓悠久的報時歷史,聆聽“暮鼓晨鐘”的回響。日晷、碑漏、銅刻漏……看完中英雙語展覽上對中國古代計時儀器的介紹,克勞迪亞對記者說:“真是美妙的體驗!我體會到了中國古代的時間文化和生活智慧!
在鼓樓二層向南眺望,北京老城平緩開闊的空間形態(tài)、獨有的壯美秩序舒展開來,景山萬春亭、北海白塔等清晰地映入眼簾。
北京中軸線申遺歷時十余年,不少文化遺產在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中煥發(fā)新活力。鼓樓各券洞重新連通、恢復原貌,運用數(shù)字技術、互動裝置等進行布展后,成為提供豐富文旅體驗的熱門打卡地;明清時期皇帝祭享先農、親耕耤田禮成慶賀之所,有著560多年歷史的慶成宮,經(jīng)過文物騰退、非文物建筑拆除、彩畫保護、本體修繕等工程,古建筑格局得以恢復,向公眾開放;明清時期北京內城的正南門——正陽門的箭樓經(jīng)過修繕保護和布展,再次對公眾開放,成為文化會客廳……
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的公眾參與度也在不斷提升!扮姌堑恼褂[將北京、華盛頓、巴黎的城市軸線進行比較,視角特別新穎!北本┦忻駝⑴繋е闲W的兒子參觀完鐘樓后說,“孩子的暑假作業(yè)就是畫中軸,希望孩子能畫出一條體現(xiàn)中國氣韻、融合多元文明色彩的北京中軸線!
在數(shù)字技術的助力下,越來越多關心文化遺產保護的人們加入到北京中軸線的保護隊伍中來。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遺產監(jiān)測部主任周子予說,通過手機登錄“云上中軸”小程序,大量公眾參與到“數(shù)字打更人”活動中,對北京中軸線拍攝巡檢照片、采集巡檢數(shù)據(jù)。由政府主導、專業(yè)支撐、全民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新機制正在加快構建。
在北京中軸線南端、永定門城樓南側,一座新立的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標志碑格外醒目。在永定門公園濃密的樹蔭下,北京市民高奶奶坐在長椅上愜意地搖著蒲扇:“北京中軸線現(xiàn)在是世界文化遺產了,作為附近的居民,我感到非常驕傲。伴隨著申遺的進程,這里越來越干凈、越來越漂亮,還時不時有廣場舞、音樂會等活動,北京中軸線已經(jīng)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
![]()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題:北京:“古都之脊”綻新彩 老城發(fā)展添活力
新華社記者羅鑫
市民舞彩綢、踢毽子進行休閑健身,書店員工在樹蔭下擺書攤,游客徜徉而行……8月,一個晴朗的周末上午,干凈、開闊的北京鐘鼓樓廣場充滿生機與活力。
位于北京中軸線上的鐘鼓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斑@里有歷史底蘊,也有生活氣息,非常酷!蔽靼嘌烙慰桶蜖柕暇S亞說。
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不斷完善。它全長7.8公里,縱貫北京老城南北,是統(tǒng)領整個老城規(guī)劃格局的建筑與遺址的組合體,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傳統(tǒng)都城中軸線建筑群,被譽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脊梁。
隨著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除了故宮、天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等熱門打卡地,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構成要素中,以往相對小眾的鐘鼓樓、先農壇等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北京圍繞中軸線構建文旅新場景,推出多條主題游徑和文化探訪線路,不斷豐富騎行、漫步等產品,滿足中外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需求,游客數(shù)量呈現(xiàn)出快速增長趨勢。
在鼓樓,薩爾瓦多游客克勞迪亞觀看擊鼓表演、體驗數(shù)字撞鐘,回顧北京鐘鼓樓悠久的報時歷史,聆聽“暮鼓晨鐘”的回響。日晷、碑漏、銅刻漏……看完中英雙語展覽上對中國古代計時儀器的介紹,克勞迪亞對記者說:“真是美妙的體驗!我體會到了中國古代的時間文化和生活智慧。”
在鼓樓二層向南眺望,北京老城平緩開闊的空間形態(tài)、獨有的壯美秩序舒展開來,景山萬春亭、北海白塔等清晰地映入眼簾。
北京中軸線申遺歷時十余年,不少文化遺產在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中煥發(fā)新活力。鼓樓各券洞重新連通、恢復原貌,運用數(shù)字技術、互動裝置等進行布展后,成為提供豐富文旅體驗的熱門打卡地;明清時期皇帝祭享先農、親耕耤田禮成慶賀之所,有著560多年歷史的慶成宮,經(jīng)過文物騰退、非文物建筑拆除、彩畫保護、本體修繕等工程,古建筑格局得以恢復,向公眾開放;明清時期北京內城的正南門——正陽門的箭樓經(jīng)過修繕保護和布展,再次對公眾開放,成為文化會客廳……
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的公眾參與度也在不斷提升!扮姌堑恼褂[將北京、華盛頓、巴黎的城市軸線進行比較,視角特別新穎!北本┦忻駝⑴繋е闲W的兒子參觀完鐘樓后說,“孩子的暑假作業(yè)就是畫中軸,希望孩子能畫出一條體現(xiàn)中國氣韻、融合多元文明色彩的北京中軸線!
在數(shù)字技術的助力下,越來越多關心文化遺產保護的人們加入到北京中軸線的保護隊伍中來。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遺產監(jiān)測部主任周子予說,通過手機登錄“云上中軸”小程序,大量公眾參與到“數(shù)字打更人”活動中,對北京中軸線拍攝巡檢照片、采集巡檢數(shù)據(jù)。由政府主導、專業(yè)支撐、全民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新機制正在加快構建。
在北京中軸線南端、永定門城樓南側,一座新立的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標志碑格外醒目。在永定門公園濃密的樹蔭下,北京市民高奶奶坐在長椅上愜意地搖著蒲扇:“北京中軸線現(xiàn)在是世界文化遺產了,作為附近的居民,我感到非常驕傲。伴隨著申遺的進程,這里越來越干凈、越來越漂亮,還時不時有廣場舞、音樂會等活動,北京中軸線已經(jīng)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