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題制作
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毛澤東主席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在同當?shù)攸h員干部群眾座談時鄭重表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在今年中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引領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行穩(wěn)致遠。
在百年的接續(xù)奮斗中,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yè),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
歷史是不斷向前的,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路的艱辛;走得再遠、走得再高、走得再輝煌,也不能忘記走過路的曲折,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所以,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認識到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認識到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jīng)驗,從而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具體實踐中,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而這,則需要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把黨史學習教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要求轉化為永葆“趕考”心態(tài)的內生動力。
永葆“趕考”心態(tài),要強化宗旨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彼裕邳h史學習教育中,我們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保持一種充滿激情的精神狀態(tài),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要樹立“群眾是親人、百姓是父母”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觀念,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與百姓結“親戚”,把群眾的需要當作自己的需要,把百姓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帶著感情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我們的“趕考”工作永遠置于人民群眾的考核與監(jiān)督之下。
永葆“趕考”心態(tài),要強化政治意識。政治意識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與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強調政治意識,就是要堅持守紀律、講規(guī)矩,堅定政治信仰、嚴守政治紀律,始終以事業(yè)為重、以大局為重,強化看齊標準、做好看齊動作,切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別是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要勇于擔當、敢于擔當、主動擔當,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努力營造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干事業(yè)的良好局面,確保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在關鍵時候不失語,在重大時刻不缺位。
永葆“趕考”心態(tài),要強化崗位意識。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所從事的工作、所在的工作崗位,都是踐行初心與使命的陣地,都是“趕考”的考場。我們一定要在盡職盡責、愛崗敬業(yè)中凸顯“趕考”心態(tài),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中體現(xiàn)“趕考”心態(tài)。事實證明,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崗位就是一分責任。如果在本職崗位中沒有“趕考”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就不可能成為愛崗敬業(yè)的表率。所以,我們要把工作崗位作為為黨奉獻、為民服務的平臺,作為“趕考”的考場,真正在本職崗位和具體實踐中交出一份合格的“趕考”答卷。
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無止境,“趕考”也同樣沒有終點。只有始終保持“趕考”的精神狀態(tài),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艱苦奮斗,才能凝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正能量,才能創(chuàng)造出人民群眾認可的政績,才能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重托,真正讓發(fā)展成果為人民共享。
□袁文良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毛澤東主席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在同當?shù)攸h員干部群眾座談時鄭重表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在今年中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引領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行穩(wěn)致遠。
在百年的接續(xù)奮斗中,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yè),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
歷史是不斷向前的,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路的艱辛;走得再遠、走得再高、走得再輝煌,也不能忘記走過路的曲折,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所以,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認識到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認識到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jīng)驗,從而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具體實踐中,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而這,則需要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把黨史學習教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要求轉化為永葆“趕考”心態(tài)的內生動力。
永葆“趕考”心態(tài),要強化宗旨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彼,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保持一種充滿激情的精神狀態(tài),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要樹立“群眾是親人、百姓是父母”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觀念,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與百姓結“親戚”,把群眾的需要當作自己的需要,把百姓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帶著感情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我們的“趕考”工作永遠置于人民群眾的考核與監(jiān)督之下。
永葆“趕考”心態(tài),要強化政治意識。政治意識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與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強調政治意識,就是要堅持守紀律、講規(guī)矩,堅定政治信仰、嚴守政治紀律,始終以事業(yè)為重、以大局為重,強化看齊標準、做好看齊動作,切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別是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要勇于擔當、敢于擔當、主動擔當,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努力營造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干事業(yè)的良好局面,確保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在關鍵時候不失語,在重大時刻不缺位。
永葆“趕考”心態(tài),要強化崗位意識。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所從事的工作、所在的工作崗位,都是踐行初心與使命的陣地,都是“趕考”的考場。我們一定要在盡職盡責、愛崗敬業(yè)中凸顯“趕考”心態(tài),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中體現(xiàn)“趕考”心態(tài)。事實證明,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崗位就是一分責任。如果在本職崗位中沒有“趕考”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就不可能成為愛崗敬業(yè)的表率。所以,我們要把工作崗位作為為黨奉獻、為民服務的平臺,作為“趕考”的考場,真正在本職崗位和具體實踐中交出一份合格的“趕考”答卷。
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無止境,“趕考”也同樣沒有終點。只有始終保持“趕考”的精神狀態(tài),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艱苦奮斗,才能凝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正能量,才能創(chuàng)造出人民群眾認可的政績,才能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重托,真正讓發(fā)展成果為人民共享。
□袁文良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